使用手机微信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以下二维码,即可将本文分享到“朋友圈”中。

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,还原到素朴之地的生活,无非是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”,无非是“薄薄酒,胜茶汤,粗粗衣,胜无裳”,或者是“短笛无腔信口吹”,或者是“小楼昨夜听春雨”。——林清玄
家,不只是满足居住功能,更是暂时休憩以及放松身心的场所。
从实际意象出发,回归生活的原点,以素朴的情调营造明净高雅的生活空间,重新获得失去的美好。


明堂红木
01木构,归于纯粹
提及素朴的生活,除了极简的生活范式,其实更指向于一种近乎纯粹的情感状态。就像再温柔平和宁静的落雨,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,围绕于素朴,我们更需要透过纯粹的内在,由形达意,丰盈生活的趣味。
其实,越简练的设计,越能蕴含更多的可能性。在王世襄先生总结的明式家具十六品里,便将“简练”列为了第一品。这是因为,明式家具清新别致的线条,反而增强了其明快的立体感。同时,又将装饰性化繁为简,充分利用硬木的天然纹理,辅以精细的工艺,包裹细腻匠心。
由此,我们可以仿照“中式极简”的代表,明式家具艺术风格,将其构建在空间里,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艺术享受。


国寿红木·世外桃源
02竹影,好景入宅
旧时有一种说法,君子有节,应当择“竹”而居。作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之一,“竹”之一物,中空外直,被赋予了坚韧、高洁的品格,确实与文人、士大夫超凡脱俗的素朴雅趣相吻合。
“林尽,仿佛若有光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……”如今,“竹”不仅寄托着先贤的风骨,更是成为了恬淡生活的追求。当阳光倾洒,一片浓郁的翠绿,晕染出一室的画意诗情,时时刻刻都在滋养人心,与当下人们向往的“素朴”的生活相通,融合并映射了古与今的精神文化。
人非草木,怎敢说草木无情。人们以竹入宅,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演绎,而是突破形式,由静到动渗透空间,从器物到意境,在移步换景间,追寻隐于幽篁里的好光景。


泰和园
03闻香,解构雅趣
早在几千年前,中国人就爱闻香,就像蝶之恋花,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。
诚如王尔德所说:“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”。作为宋代四艺之一,闻香在中国人的心中,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,更是内在精神的修炼和升华。
赏花抚琴要闻香,写诗作画要闻香;接待宾朋要闻香,独坐幽思也要闻香……在袅袅的烟雾和阵阵的幽香之中,以静心愉悦,修心养性。
“流行”了几千年的闻香,似乎从未落入凡俗。雅,如焚香的一缕青烟,百折千回,缓缓舒展,终萦绕其间,得以纯然喜悦。素,如置香的一件陶炉,类冰似玉,集天地之灵秀,拥有细腻雅致的美感。如今,这一类雅趣品味,重新与当下潮流结合,成为素朴生活的重要部分,为人们带来思索沉淀的场景,展现一派兼收并蓄之美。


卓木王
(来源:第十四期《新中式家具》杂志 林子琪/文)
